烟台中职

0535-2114665

滨州医学院科研育人润物无声|坚守育人初心,聚焦一流标准,服务健康中国

   2023-04-09 烟台中职网烟台中职网5158
文章摘要:优化学科定位, 以平台融合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按照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要求,临床医学学科凝练研究方向与服务领域,强调特色,融合

优化学科定位, 以平台融合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按照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要求,临床医学学科凝练研究方向与服务领域,强调特色,融合发展;遵循规律,鼓励交叉;搭建平台,强化重点,形成精准科学的发展定位和特色突出的发展平台。

一是实施医工、医理、医文结合培育工程,鼓励新医科、新工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 深入研究临床医学与养老健康、康复器具、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 健康食品等领域交叉学科的融合促进,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优化整合,动态调整,通过多层推进、末位淘汰制和滚动建设,优化学科建设类型结构, 构建以优势学科研究方向为主体,多学科互相交叉、支持、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三是搭建学科平台,构建以跨学科、 多交叉和综合性为特点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深度交叉融合临床教学平台,成立医药研究中心,为校内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 为学校高水平论文的快速增长、 教学科研出成果上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从 2017 年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以来,平台助力临床医学学科申报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8 项, 发表学术论文 2000 余篇, 其中SCI 论文 800 余篇, 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同时,学校实施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院院合一”,将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与临床医学学科共融发展, 附属医院总诊疗量 496.8 万人次/年,制定的全国居家睡眠团体标准、 研发的睡眠监测绘睡 e 手环、 湿润烧伤膏等已广泛推广应用,在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强化学科团队, 以优质人才助力高水平建设

学科发展,人才是关键,团队是支撑。学科始终瞄准高端人才, 校外引进与校内培育并置,探索高水平人才汇聚创新路径。

一是根据高水平学科和一流专业发展需求, 集中力量在重点学科领域有计划地引进高水平带头人, 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品牌效应; 对已有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后备领军人才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 有条件的实施 PI 制度,形成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和学术群体。 二是以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为导向, 培育或引进多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持续推进校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工作, 探索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是紧扣临床医学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1+1+1”新职工培训制度(1 个周规章制度学习和融入;1 个月教学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和提升;1 年系统专业素养培养和上岗能力考核)和教师准入制度,整体提升青年教师队伍学术能力和水平。 四是优化用人机制,体现医学院校特点,分类建立体现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评价机制。

目前,学科拥有“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 8 人, 教育部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 个,泰山学者等省级人才 36 人。 高端人才的汇聚带来的是学科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夯实。一是学科科研水平稳步攀升。近 5 年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 1 项、重点项目 1 项、国家级其他项目 89 项, 总经费 1.3 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9 项, 其中一等奖 2 项。二是新医科建设有序推进,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领衔的健康区块链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研究院、 由国家“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秦樾领衔的半岛肿瘤中心,汇聚“政、产、学、研、医”各方专业力量,助力学科高水平建设。三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国家级奖 28 项,省级竞赛奖 64 项;执业医师通过率、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创新人才培养,以开放合作探索卓越育才路径

人才培养,创新是关键。临床医学学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着力于人才培养的深度改革创新, 形成了一系列创新亮点和良好成效。一是打造“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积极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强化临床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前沿科技的融合。交叉融合的培养思路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疾病预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利于学科有效对接新型的“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趋势。 同时,学科将思政教育贯穿理论和临床实践等各培养阶段。与医学人文相融合,全部课程挖掘融入育人元素, 由课程思政转变为专业思政; 推出适合医学院校特点的 “医本思政”模式,有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深化临床医学 “2.5+2.5”(前 2.5 年以学校集中学习为主, 重在加强基础知识与临床课程双向渗透; 后 2.5 年以医院的临床教学为主, 着力提升学生的临床医学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落实“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有效促进了学生临床能力的提升。 三是推行滨医 S-P-R-I 国际培养模式,通过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学位互授联授、共同科研、教师研修培训、学生海外实践等形式, 帮助滨医学子开拓国际化学术视野,助力发表国际化高水平学术论文;国际培养平台的合作也为学子们申请国际名校继续深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学科育人的国际影响力。

致力科研创新,以产学研结合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学科瞄准“高水平”,突出科研创新,以产学研结合为着力点,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发挥医学高等院校的学科、人才、科研和资源优势,在医疗健康赛道上发挥“滨医力量”。

一是构建“方案+模式”输出,打造“区块链”科技创新新生态。 在 7 月末召开的 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我校、烟台市政府、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签署共建烟台市医药健康区块链研究中心。 中心将着力加快医药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攻关突破, 构建医药领域区块链人才培训体系,打造高水平、多梯队医药领域区块链团队, 助力烟台市打造成为山东省区块链融合医药健康解决方案和模式的输出地。 二是升级“智库+产业”平台,打造“产业链”垂直发展新生态。 学校与烟台市政府联合共建智库型公益性非营利研究机构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研究院依托临床医学学科优势,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医疗医药产业链融合发展。 对于助力赋能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科技交流门户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机制,打造“人才链”共育共建新生态。 2020 年,学校与烟台荣昌集团共建“荣昌产业学院”,致力于培养医疗产业未来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形成产学深度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人力资源、 科研成果与企业产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努力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探索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 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医学人才培养实体呈现了典型样本。

滨州医学院办学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793人,其中本科生15538人、硕士研究生1919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有留学生336人。现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院(系)。

滨州医学院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350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70人;博士7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以上是烟台中职网老师给大家了解到的关于滨州医学院科研育人润物无声|坚守育人初心,聚焦一流标准,服务健康中国的信息,如果想更多的了解 滨州医学院 的招生信息跟疑问,都可在下方咨询框进行发送消息提问,想快速解答直接提供手机号即可,会有老师直接电话联系你。

本文链接:http://www.zhijiaogk.cn/news/show-16218.html

温馨提示 :若以上文章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想了解 滨州医学院科研育人润物无声|坚守育人初心,聚焦一流标准,服务健康中国 更多信息,可以下方留言评论或者提信息,烟台中职网老师一对一进行免费讲解。

版权申明:“烟台中职网”的所有作品均为烟台中职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烟台中职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滨州医学院
反对 0收藏 0
 
更多>滨州医学院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中职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